目前分類:【書話】案頭無語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5.02.18 () 《零地點》讀後感:台灣文明的「歸零方程式」

 groundzero  

  「世界早已精緻得只等毀滅。」人類文明的發展從工業革命開始急速攀升,除了器物不斷更新,社會價值也一再被顛覆。曾幾何時,我們開始在心底嘲笑「善良」,嘲笑一切傳統社會所尊崇的道德,認為那是所謂「陳腐的天真」,「演化論」所帶來的競爭心理讓人們變得吝於悲憫,吝於溫柔,又或者,僅僅是展露出人類身為「動物」的本來面貌……

 

  文明社會的所謂「進步」是個捨棄「單純」而走向複雜化的過程,一個複雜而不斷進化的有機體在演變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許多潛在的問題,一旦膨脹至飽和,唯一的解決辦法似乎只有將一切歸零,《零地點》這部小說給予台灣一個不完整的「歸零方程式」。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首歌> 讀後感

有一首歌   

  感動人的書有兩種,一種看完後會讓人很想說些什麼,一種看完後會讓人什麼也說不出來,第一種留在我們的話語之中,第二種則留在我們心中。席慕蓉的<有一首歌>兼具了這兩種感動,讓我很想寫下些什麼,卻又好似什麼也寫不出來。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崇尚愛情的人,無論是狹義的男女之愛,或是擴而大之的各種廣義的愛,然而席慕蓉文句間所歌頌的那種愛情卻讓我感動得幾欲落淚,因為她不是在呼籲,不是在推廣,而是在向讀者表達她的信仰,申誡般地告訴自己她信仰著愛情,信仰著生活,信仰著所有剎那的美好與理想,即便它們都將消失無蹤。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年一嘆> 讀後感  

 DSCN2393

  壯遊往往是偉大的,太史公遍覽名山大川,孔子周遊列國,那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風範至今仍恢恢地攫走許多有志青年的炯炯目光,然而,對於履行者而言,踅過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有時會將浩浩壯志磨成悠悠嘆息,余秋雨先生是了解這一點而出發的,然而,這口氣,嘆得比他預期的還要長,嘆盡了慵懶的希臘、肅穆的埃及、淒冷的西亞、渾濁的印度、氤氳的中國。

 

  四大古文明的繁華,精美如瓷,秀雅如畫,文化汲盡了文明的風華,在民族靈魂深處緩緩飄盪,克里特島躺著裸裎自己的年歲,古夫金字塔端坐著等待世界的瞻仰,空中花園用殘破包裹千年的密碼,泰姬瑪哈陵矗著所有愛情的想望。「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託我來拜訪。」那沒有名牌的車輪馳過了最有資格擁有名性的地方,所到之處揚起的不僅僅是沙;披著神秘面紗的中東將它的美連同女人妖嬈的身姿一同裹實,半透明的黑紗中透著難人尋味的沉默,闃寂冷然,微翹的嘴角勾起恐懼的浪,危險像草叢中蟄伏的餓狼,這群誠懇的獵人卻捨棄了槍,他們不帶武器,「就像不戴頭盔和手套,直接用自己的手,去撫摸一個個老人身上的累累傷痕」他們是去瞻仰文明,而不是去獵殺。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暴食江湖> 讀後感

DSCN2390   

  民以食為天,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吃得飽」是屬於最底層亦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俗諺「吃飯皇帝大」顯示了飲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吃」有其層次的不同,從僅僅是填飽肚子、滿足口腹之慾到享受美食,吃氣氛、吃情調甚至昇華成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吃」可以純粹只是吃,也可以不僅僅是「吃」。

 

  誠然,不是每人每餐都能享受美食珍饈,對普通人來說,吃個六十元的便當也是一餐,去餐廳消費上千元也是一餐,如果只考慮飽足度,大可不必使乾癟的阮囊更加羞澀,但人總是貪求美味,因而奢華的高級餐廳饕客絡繹不絕;吃得飽是生理層面的吃,享美饌是心理層面的吃,但吃的貴並不代表吃得好,吃得好也不代表吃得妙,要真正懂得吃、吃得妙、妙得自成一家,著實是學問一門,這是精神層面上的吃。飲食文學,結合了這三個層面,同時讓隨處可見的便當、牛肉麵與香蟹、紅酒有了形而上的意義。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路青春> 讀後感

DSCN2389    

 

  青春是甚麼?每個人都經歷過青春,有些人歌頌青春,有些人質疑青春,但很少人真正懂得青春是甚麼。楊照的青春萌芽於一個既矛盾又敏感的年代,全世界都在起飛,飛向現代、飛向繁華,但那時的台北「還沒發展成一個不適合走路的城市」,楊照跨著有力的步伐走進建中,步入台大,邁入社會,佇足家庭,現在他轉身回顧自己在歲月中留下的足跡,足跡清晰地印在地景裡,他摸著鞋印尋找記憶。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的嗚咽> 讀後感

DSCN2385   

  時勢造英雄,歷史在無數個朝代以動盪的時局賜予豪情萬丈的英雄們一展鴻圖的時代平臺,問鼎逐鹿者有之,馳騁沙場者有之,扶危力挽者有之,史官們凜然的春秋之筆下,他們的名姓在金鍍的功名簿上閃爍著正氣的榮光,然而,歷史既點燃了他們有限的生命,使之輝煌於一時,必得還給天地一個灰燼的結局。

 

  「醉臥沙場君莫笑」但又有幾位名將能夠一遂馬革裹屍之志,「古來征戰幾人回」,可悲的是回京時等著他的不是勒石記功而是啷噹入獄,有多少少年臨著滾滾長江讚嘆浪花,炯炯的雙眸注視著那決勝千里的雄姿,帶著一顆滾燙的雄心跨上馬背,他們深信「將相本無種」、「功名但在馬上取」,卻沒看見「功名」背後的萬丈深淵。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洪武皇帝---朱元璋>  讀後感

 

  朱元璋一直是個頗富歷史爭議的人物,他的仁政很多,諸如人口普查、清丈土地、興修水利、屯田、獎勵農耕、減免賦稅等與民休息的經濟政策;而他的的霸政也不少,例如設錦衣衛、濫殺大臣、大用酷刑等鞏固政權的措施。

 

  然而,他所有的行為都存在正當的理由,如果說他的仁政是他在親身經歷民生疾苦後所體認出的治國良策,那麼高壓統治也正是他在亂世中所悟出,立足於皇位的必要手段。因為親眼見證元朝的荒唐,所以他要改革,因為身處於亂世,所以不得不使出非常手段,即使這樣的作為,會在日後留下千古罵名。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居筆記-抱愧山西> 讀後感    

 

z1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傾城之戀> 讀後感

傾城之戀  

 

   張愛玲,一個不滿足於己身悲劇的悲劇性女子,藉由一枝冷峻而深刻的筆,在中國近代小說史上凜然刻下自己的名姓,她筆下的女人,像無數面破碎的鏡,映著她悲涼的倩影,她們所走出來的人生,華麗而蒼涼,在張氏細膩生動的描摹下,澎湃滅頂的情懷化為幽幽的淺斟低唱,似乎幾個壓抑的動作、耐人尋味的對白和眼角起伏的角度便概括了這些人的一生。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謊言開始的旅程> 讀後感

DSCN2381   

  這是一本非常美好的書,因為太過於美好,反而顯得不真實,不過也正因為這種不真實,使得這樣的美好得以在被現實塞滿的狹隘的我的心中,開啟一扇喘息的窗口,讓被生活中各種壓力縛得喘不過氣的我,透過窗看到一絲希望。

 

  沒有轟轟烈烈的劇情,沒有華麗的敘述,<從謊言開始的旅程>平凡地敘述主人公和也因為一句無謂的謊言,而踏上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旅程,這段誤打誤撞的回家之旅中,和也從一個無知、凡事依靠父母的懵懂孩子,成長為一個懂事、能為自己負責的成熟少年,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去過迪士尼而大老遠從熊本飛到東京,卻因為來不及搭上返程飛機而無法回家,機場禮品店阿姨的一句話,讓這樣脫序的事件成為和也一輩子也難忘的回憶,靠自己的力量回家,和也輾轉在許多家庭借住,穿插在各種不同的故事之中,原本稚嫩的心,漸漸悟到了些甚麼,也徹底改變了他的價值觀。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的瘋狂>讀後感

歷史的瘋狂 (1)   

 

 <歷史的瘋狂>演繹著一個嗜血的年代,古中國燦爛文明的面紗背後,一切野蠻的行為昭示著殘酷的人性,朔北長城、驪山秦俑,除了壯闊之外,它們還是統治者罪惡血淋淋的鐵證;在史書裡,我們只看到如電影般戲劇化的權力鬥爭,在史蹟前,我們僅望見鬼斧神工的輝煌工藝;沒有人注意到書卷上的血汙、古城下的屍骨、冤魂的呢喃、厲鬼的咆哮。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周列國那鍋粥 第一碗> 讀後感

東周列國那鍋粥 第一碗 (1)     

  東周是個紛紛擾擾的年代,禮樂崩壞、道德倫喪,諸侯各自為王,目無周室……所有的教科書上都是這麼寫的,然而,東周也是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比起日後死氣沉沉的大一統帝國,它以一種很活潑的方式亂成一團,像鍋大雜燴。因為制度不再,所以天下不復平穩安定,戰爭頻仍,百姓無措;但也正因為規則不再是規則,它賦予了時代更多的可能,貴族沒落,平民崛起,國君用人唯才,廣納賢士。

 

  <東周列國那鍋粥 第一碗>從盤古開天一直講到楚成王得勢,期間鄭莊公首鬧東周,齊桓公首霸諸侯,最終都是「英雄駕鶴,留下一地雞毛」,不禁讓人感慨物是人非,英雄淘盡,明主仙逝,霸業轟然倒塌,只留下後人一壺濁酒,且醉且言:「想當年,我祖宗那個輝煌啊……」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  讀後感

 下載  

 捧起史書,徜徉於歷史長河之中,體內似乎有那麼一股洶湧澎湃在奔流,每個著名的歷史事件槌擊著心窩上那口沉重的鐘,每一次的晨擊,都是一湧壯闊的激流;我為刑臺前堅毅不屈的羅福星致上惋惜與欽佩交織的最高敬意,遙想古長安高頌太宗德治之英明,歐洲版圖裡,拿破崙與希特勒相繼向我招手,我亦不知情地應之以全神貫注的目光,即便心中組織著的不完全是讚揚。我的史觀就這麼在虛浮而故事性十足的歷史事件中成形,總是驚嘆著那些虛浮而模糊的真實。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田捕手>讀後感

 

闔上書頁的那一瞬,腦海裡迴繞不去的紊亂思緒縈繞著每條繃緊的神經,躁動的迴路在脆弱的精神網間來回穿梭,由那沉重而不規則的悸動中感受著一粒粒鏗鏘的文字所撞出的深刻。眼前浮出奶油般朦朧的幻影,映著那象徵著俗世的麥田,我是從那群孩子中被拉出來的旁觀者,在第三人稱的世界裡看著第一人稱的狂奔。

「好好睡吧!你們這些窩囊廢!」這聲嘶力竭的吶喊,喊出了霍爾頓對世界、對這個社會的絕望以及掙扎。在每個「正常人」眼中,他只是一個叛逆的學生、一個不務正業的敗家子,一生除了否定以外還是否定,他心靈的逆反機制反射性地隔絕了自身,從扭曲而犀利的價值射出的視線中,這個社會的普世價值不過就只是徹底而空乏的虛偽。霍爾頓是個反社會的存在,他棄絕體制,而自然地被體制所棄絕,「人生的確是場大家按照規則進行比賽的球賽」,然而霍爾頓知道,在社會化的參賽員眼中他根本不是球員,「什麼也賽不成」,屬於社會裡弱勢的一群,而且是不會被同情的弱勢,滿身標籤的異端存在;即使偶爾他渴望被理解,敞開心房與人談心,換來的卻往往是一雙挾著異樣眼光的斜眼,一個渺小希望的破碎,又一次無奈而絕望的懊悔。

「每次穿越馬路的時候,總會有一種要消失的感覺,永遠到不了對街。」他總覺得自己會消失,蒸發在這個沒有他立足點的不真實的空間,他不只一次提到中央公園南面淺水湖的鴨子,不停地問:「在湖水整個結冰以後,你知道這些鴨子都去哪了嗎?」他想知道,當這個世界冰寒冷酷到不適生存時,那些不適者到底還能去哪裡?自己的身影與那些無助的鴨子重疊,而世界的寒氣由外而內將他的身心沒入無止盡的冰凍,猶如那個湖一般慢慢凝固著,沒有希望、沒有理想、沒有溫暖、沒有真誠。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另一個角度來看太平天國

看完了<曾國藩-野焚>,對太平天國改觀了。

  以前對它的印象只是一群被可笑的洪瘋子騙得團團轉的可笑信徒,背了那麼久的"經歷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竟毫無意識到那段時間之長。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固然只是一樁小小的歷史事件,但在當時,多少人民是生活在太平軍的統治之下,照樣每天吃飯、睡覺、工作、養小孩…...長達幾十年。如果太平天國僅僅是一群烏合之眾,如何能將國祚維持這麼長的時間?如何能讓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頭痛這麼久?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高牆倒下吧> 讀後感

image004  

看完讓高牆倒下吧」這本書,心裡滿溢著複雜的心情,有慚愧、有憤慨、有感動、有欣慰;慚愧著為何自己心中的高牆在不知不覺中砌的那麼厚,憤慨著為何那麼多人能夠冷眼旁觀他人的痛苦,感動著德雷莎修女無限的愛和耐心、握住病人的手時那份真誠的關愛,欣慰著自己的良心尚存,還能真切的感受到建起高牆的嚴重性。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鐵門重鎖隔絕了人情,要再回到那純樸、敦親睦鄰的年代,只能由每個人心中做起,自己走出高牆。

  「讓高牆倒下吧」裡的很多篇章我都很喜歡,「視力與偏見」是其中之一。只要是人,對事物都不免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有的是大眾普遍觀感所形成的刻板印象,有的是因個人喜好造成的不客觀,不管是哪一種,都會讓我們在待人處事時被偏見束縛,而無法真正了解面前的這個人。「視力與偏見」中的失明老人,因為失去了判斷膚色的視力,只能靠溝通來判別一個人的好壞,所以它對黑人的偏見就消失了,「我失去了視力,也失去了偏見,多麼幸福的事!」多麼瀟灑的一句話!而李家同的那句話也是發自肺腑:「我視力良好,因此我偏見猶在,多麼不幸的事!」,視力是我們平時對未知事務最大的依賴,也是最大的限制,「只相信眼睛看到的東西」的觀念一旦形成,我們便失去了深入觀察事物的能力。

  老先生的失明,給他帶來了新的人生,厭惡黑人的他,現在能開心的與黑人結婚,因視力造成的偏見已經完全消失,他心中的那堵牆被推倒了。然而我認為,消除偏見並不是因為老先生的失明,而是因為老先生自己敞開了心扉,當他知道一直細心照顧他的輔導員是黑人時,他體會到了黑人的好,他能消除對黑人的偏見,是因為他沒有把他們當作黑人來看,只單純的把他們當作「個人」來看,經由互動去了解這個人最真實的那一面;因此,推倒高牆的人是自己,自己有心要接納人,才有可能真正付諸行動。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問> 讀後感 

L278-1    

 

水問」總像在不斷地接受洗禮,簡媜善用譬喻,借物寓理,在穠麗的文字色彩裡盪了一圈鮮豔,轉頭就是一記當頭棒喝;有時是突然理解了作者想表達的感情,有時是觸碰到了早已遺忘的真理,看完每一篇,都蘊藏著若有似無的感觸;也許是自己歷練不足無法理解其中深意,也許是太深的感情不容外人肆意摸索,但光是觸及那一角,就會死死抓緊不放,沉吟久久無法自己。

 

文章標籤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國演義> 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在中國四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中,成就了一段錯縱複雜的輝煌。這段亂世,讓多少生民流離失所,又給了多少梟雄成就大業的歷史平台?這不堪回首的一頁,為何能夠給人如此深刻的惆悵?又為什麼總能讓幾百年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如此不厭煩地探索研讀,只為追求歷史的真相?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