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小說改寫:《言語篇小時了了

 

原文: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煒後至,人以其語語之。煒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煒大踧踖。

 

白話小說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問鼎逐鹿,中原四分五裂,武將們大展鴻圖,而讀書人只能慨然避世。當此之時,山東曲阜出了個天才,姓孔,單名一個字融,字文舉,也就是後來赫赫有名「建安七子」之一的孔文舉。想他年少時才氣縱橫,能言善道,出人意表的言行使多少長輩為之嘖嘖稱奇。

  冠蓋雲集、人聲鼎沸,司隸校尉李元禮家門前依舊門庭若市,這位大人姓李名膺,字元禮,是當時有「天下楷模」之稱的翩翩君子,因為頗負盛名,到李府謁見的盡是當時名士,各個才高八斗,馳名中外;如果不是這些才智之士或是李大老爺的親戚朋友,照例門房是不會通報的,更甭提和李大人說上話了。

  當時孔文舉年僅十歲,隨父親到帝都洛陽,一時好奇心起,想一窺這位名震一時的李大人尊顏,到了李家門前,文舉大膽地告訴門房:

    「我是李大人的親戚,幫我通報一下吧!」經門吏通報後,李元禮接見了他。

    「小兄弟,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李元禮疑惑的問。

    「大人您糊塗了!從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和您的祖先李柏楊有師生之誼,所以     貴府與我家不就是累世通好嗎?」

    「哦!」李元禮和在座賓客無不對孔文舉的口才驚嘆不已,沒想到一個十歲孩童就能知曉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典故,並如此機靈的運用於應答中。

 

  俄而,太中大夫陳煒也到了李家府第,賓客們將孔文舉剛才的言行告訴他,陳煒卻不以為然,蠻不在乎地丟了一句: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是很明顯的諷刺,你現在口齒伶俐,不代表以後就能成大器呀!

  正當眾賓客在旁觀看孔文舉如何應對時,文舉一語驚服全場:

    「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意思是照你這麼說,我看你現在胸無點墨,那你小時候想必是聰明伶俐的了!

  陳煒一下就愣在當場,想還嘴找不到話說,整張臉脹得比關公還要紅,心想被一個乳臭未乾的初生之犢擺了一道,我這臉還往那兒擱呀!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孔文舉以僅僅十歲之齡,從此揚名四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木坂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